清明节,除扫墓祭祖外,踏青郊游也是其重要的礼俗主题,因此又被称为踏青节。早在宋代,清明踏青之俗已十分盛行,人们借着祭奠祖先的机会,在郊外赏春聚会。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就记载了当时的盛况:“四野如市,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,互相劝酬”,在春风绿野之间,觥筹交错,把酒言欢,上演着热闹非凡的“宋式”春游派对。
此外,踏青风俗还包括了各式各样的趣味户外活动,如放风筝、荡秋千、蹴鞠等。据说,古时清明节,人们会将风筝放飞高空,然后割断其线,让风筝随风而去,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。待踏青游玩回来,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插上柳枝,以驱邪避虫。清明时节,值此万物欣欣向荣之际,正适合携家人好友,一同出游踏青,共赏盎然春意。
说到清明,除踏青习俗外,不能不提的便是传统食俗。清明节这天,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大不相同,江南一带会吃青团,陕西会以蒸馍为食,而河南则会吃炸馓子、蒸枣糕以及煮鸡蛋等。其中,枣糕又叫“子推饼”,河南一些地方用会将枣饼制成飞燕形,用柳条串起,挂在门上,以纪念春秋三杰之一的介子推,缅怀其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。
宋人曾记清明郊游之兴,作诗云:“芳原绿野恣行事,春入遥山碧四围”,趁着春光正好,何不备上清明美食,轻装出游,尽情玩乐于自然山水之间,尽情呼吸大地的芬芳,在最葱茏的季节,度过最惬意的时光。寻芳赏翠,尽兴而归,又见庭院深深,满园春意浓郁,更多了几许清幽,那份春日意趣便又继续留在了身边。正是院外湖光春色相宜,院里春花绿意悠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