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有人问蓝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先生,蓝城的理想是什么?他回复:“蓝城要由‘美丽建筑’的开发商,变成‘美好生活’的组织者。以理想人文主义精神建设‘小镇之蓝’,人们在‘蓝色小镇’安放身体、安放需求、安放心灵。这是一个‘比城市更温暖,比乡村更文明’的新型小镇,是人们心中‘飘落人间的天堂’。”
蓝城小镇是城市与乡村之外的另一种聚居形式,它把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,与乡村原风景和谐组在一起。这也决定了小镇的择址观:在城市最佳的距离,与自然山水重逢。文投蓝城·十里风荷遵循这一择址标准,落址开封朱仙镇国家4A级景区启封故园旁,外倚运粮河,内拥聚仙湖,再现中式风雅院落,兼得水乡诗意与都市繁华,造就城市向往的理想桃源。
生态是小镇可贵的资源,在土地开发上始终保持敬畏和克制,是所有蓝城小镇都须秉承的开发设计理念。文投蓝城·十里风荷小镇的开发规划,也保持着同样的克制。小镇整体森林绿化率高达40%,远超开封市20.1%的绿化率,以最大的限度,与自然相拥相洽;一期中式合院则依湖而建、枕水而居,容积率低至0.32,让生活归于自然的静谧。
蓝城小镇的营造,既是一种对自然的妥协,也是对自然潜力的一种激发,即通过全新改造,还原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。宋都开封自古就以水著称,素有“北方水城”之美誉,开封朱仙镇更是一座千年运河古镇,为明清四大名镇之一,文投蓝城·十里风荷要还原的正是这中原水乡古镇的诗意生活。
小镇以水为笔,将运粮河之水引入园区,修建千亩聚仙湖,重现中原水乡风貌:镇湖相连、景湖相依、镇在水中、水在镇中,营造理想诗意栖居:外有绿湖环伺、内有清溪绕舍、近有园林生景,绘就出一方都市难觅的桃源心归处。
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,在《小城镇·大问题》中对小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:“小镇是一个社会实体,以非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主体组成,在经济、社会、环境方面层次高于农村。”
诚如蓝城小镇,它满足的是当代都市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,在保证山水生态要素的同时,也需要与城市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,具备城市生活的要素。生活于此的人们,不必脱离原先的城市朋友圈,继续拥抱现代生活的繁华与活力。
文投蓝城十里风荷位于开封城南约13公里处,近享开封市中心医院、河大一附院、淮河医院、万达广场、万博广场等配套;在郑开同城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,融入郑开都市生活圈,坐享朱仙镇科教城区域发展红利,未来将无缝链接更为便捷与丰盛的城市生活。
人文的形成与聚落的形成紧密相关,具有地域特征,即地域文化。美国人类学家克劳德·克拉柯亨曾把人文界定为“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”,包括一切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关系等。对于蓝城来说,地域文化是小镇的特征化标签,每一座小镇都应该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文风情。
因此,每一座蓝城小镇在规划之前,都会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,文投蓝城·十里风荷亦复如是。小镇以朱仙镇国家4A级景区启封故园为基底,汲取中原璀璨人文、宋都风雅诗意与明清古镇记忆,集“年画艺创、文旅休闲、水镇颐乐、身心颐养、风雅颐居”于一体,为中原家庭打造全龄颐养度假目的地,构筑独具魅力的中原水乡颐养生活小镇。
在文投蓝城十里风荷,碧湖浸润、水乡滋养,归心自然诗意;街巷市井、烟火人间,重拾友邻温情;叠山理水、粉墙黛瓦,领略东方美学;琴棋书画、诗酒花茶,栖居风雅院落……在此,安放身体、安放需求、安放心灵,水乡古韵悠悠,风雅与美好触手可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