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周代,逢立秋日,天子即率百官迎秋,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,至汉代仍沿此俗。到了宋代,迎秋还变成了一种颇为风雅的仪式。
据《梦粱录》记载,立秋日,太史局会委派官吏将梧桐树植于宫廷,等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报:“秋来。”这时,梧桐叶应声飞落一两片,以寓报秋之意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。”所谓的“揪敛”,本意是抓住,引申出意义便是,万物趋于收敛、成熟。秋是丰收的季节,人们为此祭祀土地神,于是就有了秋社。
秋社一般都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,约新谷登场的八月。古人的“社日”,既是一次祭献仪式,也是一场娱神的狂欢,如《东京梦华录》就记载道:“八月秋社,各以社糕、社酒相馈送”,民间歌舞聚饮、乐而忘返。
立秋,民间素有“贴秋膘”一说。古时民间流行在这一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,体重减轻叫“苦夏”(夏季食欲不振、不思饮食)。瘦了当然需要“补”,补的办法首选“以肉贴膘”。
不过,由于古今饮食习惯的不同,现代人则需要健康“贴秋膘”:以清淡口味为主,少吃肥肉,可选择瘦肉、水产品,补充优质蛋白质,注意荤素搭配、粗细搭配。做到平衡膳食,才能把身体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。
立秋之后,天气逐渐转凉,正是运动的好时节,但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,可以选择慢跑、爬山、打羽毛球、骑自行车等运动。
秋天经常参加健身活动,不仅可以调心养肺,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,还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,为适应冬季气温变化做足准备。